双语教育——梦想启程的地方
冯建新 蒙桂芳
每一个新疆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在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同时,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邓小平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有13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融交汇的地方,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民族振兴寄予少年,新疆双语教学是国家及自治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长期重要举措。作为主要使用10种语言的多语言文字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逐步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汉语课程,80年代提出了“民汉兼通”的概念,90年代开始双语教学实验。2010年以来,新疆双语教育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全疆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人数由99万人提高到200万人。通过“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学生学习了知识、提升了素质、拓展了技能、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与先进文化、现代文明的交流、交汇、交融,接受了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的洗礼和熏陶,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在内地求学,甚至在国内一流高校汲取知识、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央的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双语教育工作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重点推进。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团委向全社会发布的一篇维汉双语版的文章——《五问维吾尔青年》,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其中“一问”关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国语时,回答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拥有共同的国语——汉语。只有掌握好国语,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促进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的就业、经商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尼格买提、年轻演员迪丽热巴、麦迪娜,歌手艾尔肯、帕尔哈提,年轻演说家努尔艾力熟练掌握国语,在国家级舞台上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喜爱,向全国展示和介绍维吾尔族。当然像他们一样的榜样还有不少。我们当中有些人掌握了英语、法语等语言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在我们民族兄弟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因为那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不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才是耻辱的,不熟练掌握者可以算作是文盲。我们只有学习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地展现本民族的优点,同时学习兄弟民族的长处,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这一问一答着实让人深思。
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疆各族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党中央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安排部署十九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兄弟省市也对新疆进行无私援助帮扶,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维吾尔族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这些改变,是党和国家对新疆的政策倾斜和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惠及千千万万各族同胞的最真实体现。
学前双语教育撑起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双语教育作为一项惠民工程,2016年起,新疆自治区以全面实施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开展干部支教活动等为着力点,超常规手段加快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步伐,双语教育正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筑起美好未来的根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打好学前教育基础是关键。“全乡 15 个村几乎每个村都有幼儿园并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都免费,家长们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十分拥护,充满了感恩。”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说,在实施的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让乡村的孩子不用到城市就能学好双语,为党和政府的决策点赞。
喀什一名学生家长开心地说:“近年来新疆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中小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最靓的风景。”
2014 年 4 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期间曾鼓励基层汉语教师学好维吾尔语,更好地教孩子们学汉语。离开前还嘱咐当地校长,少数民族孩子的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找工作方便。
自治区推动实施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工程,在很短的时间内下派3000名支教干部赴南疆开展支教工作,表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决心。 人心所向,群众的期盼,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学双语、懂双语、用双语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而且是心灵的窗口、交往的桥梁。相信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推动下,自治区双语教育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孩子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讲,学前双语教育的普及让孩子们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当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少数民族孩子既掌握母语,又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多学习一门语言,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对于一些贫困家庭而言,孩子能够接受双语教育,就等于多了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实践证明,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教育。
双语教育的开展打开了很多学生的知识大门,一名在陕师大读预科的学生说到”双语教育让我走上了未曾触及的舞台,也是双语教育使我们的基础越来越扎实,与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小。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惠及了中国大地,同时也惠及了小小的我。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在内地求学,来自祖国西部的我也考入了教育部直属的永利集团304am登录,预科教育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架起了金色的桥梁。在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知识的源泉,也有党和国家、母校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因感动而温暖,因关怀而温馨。”
双语教育为更多学生打开了接受知识的大门,也正因为双语教育,使更多少数民族学子变得更加自信。很多在内地奋斗或求学的同胞,他们成为代表自己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排头兵,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倡导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也正是因为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我们可以创造共居、共学、共乐的社会环境,从而可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双语教育打开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实践证明,新疆每一批优秀的、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受益于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学汉语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维吾尔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是我们的国语。学习汉语,能够更方便的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查资料呀,维语的资料相比汉语的还是少一点,电脑上也是这样。学习维语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一名家长非常赞成孩子们接受双语教育,认为双语教育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历史介绍给更多的人。
一名来自伊犁的维吾尔族姑娘说到:“能够来内地上预科真的得益于我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双语教育,现在想想还真得感谢我的父母当时让我接受双语教育。现在我的汉语很流利,也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有机会来到内地接受预科教育,认识来自全国各地像我一样的少数民族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并且能够将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我不仅仅说汉语很流利,而且我明白我喜欢什么专业,我要努力学习,争取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要回到新疆当一名教师,因为我知道在新疆还有很多学生想要学习汉语“。她说她喜欢学习汉语言文学,她学习很认真,希望自己在分专业时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从高中开始我就为自己定了目标,我要努力学好汉语,以后到内地上学,因为我的好多亲戚到内地上学后都找到很好的工作,而且每次回家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懂得好多,所以当我来到内地读预科时,我就很开心,我的汉语不是流利,但是我会努力学好,读更多的书开拓我的视野。”预科二年级的一名学生说到,交谈的过程能够感觉到他的汉语说的不是很流利,但是也能明显感觉到他很希望学好汉语。
“学好汉语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未来我想出国读临床医学专业……”“学好汉语可以跟好多人聊天,交际很方便,因为汉语是我们中国的语言,所以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要学好这门语言,就像要出国就必须学好英语一样。而且去哪他们都说我汉语说的特别好,在演讲、主持等方面也可以参加双语大赛等活动。”
在新疆,学双语、懂双语、会双语的观念已越来越深入民心,当地民众越来越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学习工具、是交流工具,还是一扇扇窗口,一座座桥梁。正是因为双语教育的实施,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享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特别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无论从身体、心理、还是学习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同民族的人通过互相学习语言,走进彼此的心灵,了解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双语”就是多一个谋生手段,进入社会后更具有竞争力。“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经久不衰,非常值得学习和弘扬。孩子们学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后的人生舞台就会更广阔。
“我从初中、高中就是上的内高班,又接着上预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读研后就留校做预科生的辅导员,我很庆幸自己赶上好的时代,国家对新疆学生的一些的政策真的让我们受益很多,现在我在教育部直属的学校做辅导员,我很骄傲,能够辅导像我一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很有成就感;当从最开始看到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像我一样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语言、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从最开始的茫然到开始进入状态到最后的积极探索,整个过程有我陪伴着他们并且见证者他们的成长,真的很开心。“ 在内地高效工作快两年的一名维吾尔族辅导员说到,他的成长经历正是从双语教育的启动到现在的逐步成熟,而他也正是双语教育的受益者。
“乡村的世界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如果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去务工、做生意就非常困难。我的梦想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小天地,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在新疆创办国语小学的库尔班·尼亚孜这样说。
“家乡的年轻人能力不比别的地方差,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多少人一辈子都走不出农村,走不出新疆。”一名维吾尔族青年说道“一个人要想有更大发展,必须要走得更远。他很想到北京或者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去看看,上完大学后回到新疆,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其实这样满怀梦想、为之奋斗并最终实现求学梦的学生如今在全疆各地比比皆是,这也反映出新疆各级政府将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人才作为自治区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收获了丰硕成果。
2010年,新疆明确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必须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即汉族能够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与民众直接会话交流,少数民族能够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具备一般的汉字书写能力。新疆有数十万少数民族适龄劳动人员由于汉语水平非常低,严重制约就业能力和机会。双语基础教育的薄弱也是造成少数民族就业人员及适龄劳动人员素质、技能低的根本原因,双语教学项目成果拓展了少数民族适龄青年双语学习培训的方式方法,通过培训增强了汉语和技术能力,扩大了就业范围和机会。
双语为民族团结搭起桥梁
语言是心灵的发声器、友谊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语言不通,不仅很难“说到一块去”,而且往往会产生诸多不便甚至误会。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是这样,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个体之间的友谊需要能“说到一块去”,民族之间的团结也是一样,要有共同语言。共同语言是以语言相通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双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问题,而且是与社会同步变化发展的社会问题。通过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通有无,增进了个体之间的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双语教育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被提出来的。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双语教育作为新疆全面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双语教育,以双语人才为支撑,关切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之一。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民族群众借助多种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团结的促进方式,语言上的交流沟通、文化上的深刻理解、感情上的交流带来意识上的普遍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双语教育为机制,加大双语人才培养力度、质量和数量,以更有力地强化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双语教育让我开始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并且从另一种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学习汉语后我结交了很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多一门语言,就多一种文化素养,可以在两个民族之间充当沟通大使,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友情,让我们更加团结。” 这是一名高中生的深刻感受。
“我很庆幸我能够来这儿读预科,运动会期间我们所有的少数民族学子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当听到主席台上喊“永利集团304am登录”时,看台上所有的民族学子都在欢呼,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当整个运动会结束后,学院所有的学生在操场中央围成一个大圈跳维吾尔族的舞蹈,场面的震撼感真的让我这个维吾尔族学子很感动,感动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得到了认可,感动于认识了这多的朋友,我更加爱我们这个大家庭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内地接受预科教育的一名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当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被更多人了解时的激动心情。
因此加强双语教育,要以培养更多的双语人才为引领,以快速实现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实现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的目标。
搭建双语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 18 个省区、30 多个跨境民族。我国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共生共荣、关系密切,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背景,无疑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丰厚资源。2016 年 8 月 1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强调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离不开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相互沟通,双语教育正是语言沟通的“门径”。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深化与中亚、西亚各国交流合作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于2005年在新疆设立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2005年5月,中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成立。多年来,中亚孔子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亚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加强中国人民与中亚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现在,新疆已成为中亚进行汉语推广的中心。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 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在语言上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也为中国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是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主动“出击”,也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转型,调区域经济发展,进各地区、特别是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改变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中的地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体基础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 能为这种大型基建项目提供所需材料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 而这些符合“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资质的公司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人才。 可由政府牵头,开展内地相关企业的专项招聘会,用“一带一路 ”项目带来的巨大人力需求 。这样大批的掌握双双语的人才会被挖掘出来利用,因此大规模企业、资本的涌入将成为必然趋势。 市场活动的开展无疑将为本地高校生带来巨大而稳定的就业需求。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质量的突破口,增进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工程。随着双语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有更多的群众共享到教育惠民、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孩子通过双语教育实现人生理想。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知本民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成为“一带一路” 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成为新型的多元文化人才。
在当今社会体系下,我们需要培养掌握双语和双文化、对他文化理解与尊重、避免和消解跨文化冲突能力的人,培有跨文化意识,支持并理解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能力的少数民族人才。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 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和谐有序发展,利用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构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已成为必然。
立足于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现实,着手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放眼于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高度。正确把握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找到基于基础教育的民族教育现实和与民族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双语教育模式,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双语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使新疆双语教育达到质的发展。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在语言、文化、精神上的相互沟通,为培养高层次的少数民族人才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相信在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的未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